在產品研發的長河中,一批批構型數據開啟奇幻漂流,一艘名為X-BOM的小船緩緩駛來,把數據們送向了各自的目的地。
BOM全稱Bill of Materials,中文名“物料清單”,它表明了產品的總裝件、分裝件、組件、部件、零件、直到原材料之間的結構關系、所需數量,以及在此結構下的一些擴展屬性。
一臺航空發動機通常有上萬個零件。如此多的零件要如何做到構型數據的結構化、一體化,以及可追溯的高效配置和管理呢?
假如沒有BOM,要對航空發動機的一個零件進行設計優化時,我們得從屬于這臺發動機的上萬個零件的圖紙、制造單據、實物標簽中,尋找這個零件的具體信息。而這個零件的圖紙和其他所有附帶的單據漂流在數據的海洋里,找起來可太復雜啦。
這個時候,就要用到X-BOM這個工具了。X-BOM是從不同業務視角對產品進行分解,構建的不同BOM視圖,用以組織不同業務環節產生的不同類型產品數據,滿足不同業務用戶對產品數據和信息的管理、查看及使用需要。
舉個例子,下圖中小紅星代表了我們要找的零件的一個具體信息,它在不同的業務階段可能在不同的“樹杈”上,但這四棵不同的“樹”之間可以通過固定的邏輯進行溯源,因為它們的本質都是產品的分解架構,只是視角不同而已。如此一來,我們要找的目標零件信息就不再是數據海洋中漂流的孤島,而是被X-BOM這棵大樹緊緊串聯在一起,不論漂到哪兒,都能找到自己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敲黑板!X-BOM的底層邏輯是“同源”以及“同源”帶來的巨大優勢——“可追溯”。
在“可追溯”的前提下,來自不同業務域的數據孤島才能建立聯系,通過構型數據的配置實現產品的通用化、系統化、組合化以縮短產品研制周期,提升構型管理效率,實現支撐多維度的數據挖掘、數據分析。
構型數據們,快結束你們的漂流生活,加入到X-BOM的懷抱中吧。